比猥褻影像更對兒少有害的言論

關於「管制猥褻言論是為了保護兒少」的論點,最近有些延伸的想法。

若要說「某些言論會傷害到兒少」,那麼猥褻言論的傷害程度其實並不高。
有很多的言論是更實際地會傷害到兒少的,例如:

《青春養成記》裡對亞洲家長最不現實的描寫非這段莫屬:「我很抱歉」

— AleksLeVO 發表於 Twitter, 2022-03-25;好色龍〈雜七雜八短篇漫畫翻譯1691〉。

(留言開放大家分享自己的創傷)

但我這篇並不是要論證「所以猥褻言論完全不需管制」(雖然其與兒少身心健全的關聯性的確值得懷疑),而是要說:

  1. 其他實際會傷害兒少的言語,更有管制的正當性。
  2. 在法律能夠管制之前(我也不知道法律制度能如何設計),人們應該要互相提醒不要說出會傷害兒少的言論。

舉個我自身作為加害人的例子。

「我自己不喜歡跟小孩相處,因為我覺得很麻煩。」
這是過往每次在討論「要不要養小孩」時,我的一貫回答。
但是在看過 #親子共學 在某些場合受到的處境後,我才開始想像:小孩自身聽到我這種言論時,會是什麼感受?

我上面那種「自我防衛」的言論,其實就是在貶低兒童的存在價值。其後隱藏的,其實是在說他們是累贅、枷鎖、沒有(立即)產值、造成社會負擔、需要別人的施捨才能存活…

這些言論多了,那就是敵意環境,那就是會讓兒少也會想要否定自己。
以及,長大之後,否定曾經的自己、否定未來的小孩,然後整個社會複製這個情境。

儘管,我仍然認為我有權利不喜歡小孩,但是「說出那種言論」跟「兒少健全身心發展」之間若是有權利衝突的話,我認為我這邊應該要退讓——原因很簡單,因為兒少相對沒有「選擇權」,他們就是處在被迫聽到這些言論的環境。而成人們卻可以自主選擇要何時何地說出那些言論。

打破世代創傷的循環

(↑網路圖,我沒搜到原始出處和譯者)

因此,我希望能跟朋友們互相提醒:
在「兒少有可能聽聞」的情境下,不要再說出「我討厭(所有的)小孩」這樣的話語。

如果要說,至少要有「適當之安全隔絕措施」——嗯,這也是我將之跟 #猥褻言論 相比的關鍵。